1、客流量的枯竭导致线下业态承压严重
疫情开始以后,前期由于全面的隔离措施,全民宅家、大部分门店停业,中后期由于复产复工逐步推进、民众对疫情的防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,线下大部分门店的客流量急剧减少,并且距离全面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预计还尚有一段时间。而客流量持续性的大幅度减少,致使门店收入也随之骤减。同时,门店还面临着房租、员工工资、借款利息等各项支出的多重压力。在支出远远高于收入的情况下,线下门店承受到的现金流压力越来越大。
2、库存的压力将影响线下门店的持续经营
相当一部分的线下门店,为了应对春节前后的销售高峰以及同时期物流快递的半歇业状态,会囤积一定数量的库存。而当疫情开始时,大量的库存并没有完成销售转化,甚至并没有开始销售。这部分库存在给门店带来现金的占压、仓库费用的增加以外,还会影响到后续补货、订货的流程。另外,部分商品有较强的季节性,一旦过季不但销售价格和销售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,还会因为销售难度成倍增加而形成长期库存,给门店造成更大的持续经营障碍。
3、线下自救的努力使更多的业务和推广投向线上
为了减少在疫情中的损失,各类型的线下商业公司开始尝试利用线上渠道进行业务的拓展。部分门店开始开设网店,甚至动员员工利用社交电商平台和社群进行推广和销售。同时,不少品牌还从线下走向了线上,开启了直播卖货的新玩法,从创始人、高管,到店长、店员,从上至下纷纷以直播的方式宣传品牌、销售商品。除此之外,品牌对于营销内容的投放、营销渠道的选择都会进行重新评估,并将部分的线下营销资源投向线上。
4、品牌方和经销商会重新构建用户的全渠道体系
在疫情以前,不少品牌在用户运营的层面上与各地的经销商存在着一定的矛盾:品牌方通常有建立一个跨平台、跨区域用户系统的构想,以便进行用户的统一管理、统一运营;但经销商因为利益分配等问题,通常都将门店客户当成自己的资产而不与品牌方共享,对建立统一的用户系统较为抗拒。而当疫情来临,线下收入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,也为双方重新构建用户运营层面的合作提供了可能。品牌方出让部分线上销售的利润,经销商为品牌方提供用户信息,在建立用户系统的同时,还能将用户引流到线上,并完成销售。